中国绿色时报8月6日报道(记者 迟诚 雷欢) 盛夏,北京部分主干道上的月季花带依然姹紫嫣红。月季是北京市花,全市有超过500公里月季花带,每年从春末美到深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绝大多数公园坚持预约有序开放,并开展云游园、云赏花,帮助市民舒缓身心。全市已建立各类公园1050个,成为千园之城。
除了以城市命名的北京雨燕,北京被记录的鸟类近500种,每年近150万只迁徙候鸟在北京中转停留。
无论是常居北京的市民,还是偶尔来京的外地游客,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北京的绿越来越多,越来越美。特别是2016年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这座千年古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北京生态建设的面子和里子,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创森纳入首都法定蓝图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首都之问。
为了回答“首都之问”,北京制定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成为首都发展的法定规划。
在这部规划里,明确了首都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路线,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贯穿始终,特别明确了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之城,是首都北京正在推进的美好蓝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写入北京发展新总规,这并不意外。在总体规划制定之初,生态就是重点考量的因素。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也首次从始至终参与规划制定。
“我们从生态安全格局高度提出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被吸纳进了规划,我们都感到很振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说,“这5年多时间,是北京园林绿化历史上发展较快、效果较好、老百姓得实惠较多的时期,较好次出现‘绿进城退’。”
全域创森,规划先行。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北京编制实施《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提出了“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的总体定位。总体目标是,2023年除东城区和西城区外,其他14个区全部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今年春季,北京克服疫情影响,分区分批推进春季造林,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任务已完成过半。北京计划通过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为北京全域创森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北京还将“留白增绿”、美丽乡村建设、森林公园建设、林地绿地湿地保护等相关专项工作全部纳入创建工作体系,统筹组织力量、规划体系、资金项目、计划进度、考核评估等,确保落图落地,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首都,北京的发展牵动着亿万人民。北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示范全国,影响世界。
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下,北京将生态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投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出全域建设森林城市,是国际一流的题中之义,是和谐宜居的重要内容,也是总书记“首都之问”的绿色答卷。
美丽家园,绿色生活
一年前,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162天里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绿色盛宴。
世园会举办地北京延庆,曾经有不少沙化土地,贫瘠荒凉。经过多年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如今的延庆,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足7%,增长到现在的59.28%,成为京北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延庆的绿色嬗变,正是“森林北京”建设的缩影。北京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推动,从风沙胁迫之城变身“园林之城”,绿色发展指数全国居首。
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北京突出以人为本、精致建设。在城区,通过规划建绿扩绿、疏解腾退建绿、拆违还绿、留白增绿等方式,推动新造林与原有零散绿地联通连片,构建大尺度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形成集中连片的城市森林;在乡村,重点开展围村片林、村庄公共休闲绿地、绿荫村路,以及森林小镇、森林村庄示范建设等项目,每年完成乡村绿化美化4200亩以上,打造“村头一片林”20处以上,创建绿色村庄50个、森林城镇6个。
目前,北京已形成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5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29处,湿地总面积达到58682.86公顷。全市城乡各类公园已达1050个,建成“口袋公园”“小微绿地”400多个,基本建成较好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北京市民能开窗见绿、出门见园。已建成的1000多公里绿道,还把这些公园绿地串联成一个健康网络。
良好生态就是较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京市民是美丽家园与绿色生活的较大受益者。与1980年相比,2019年北京森林覆盖率由12.8%达到44%,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0%达到48.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5.14平方米达到16.4平方米。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北京主打山区生态林管护补偿、山区生态效益补偿、平原生态林补助三张生态富民牌,大力推动绿色产业惠民。2019年,全市新发展果树近万亩,花卉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产值12.5亿元;苗圃面积达24.8万余亩,产值超过60亿元;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吸纳8.6万农民就业……
大地植绿、心中播绿,随着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文明理念也逐步在公众心中扎根。北京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森宣传活动,每年创新方式组织市民参与义务植树,全市建有30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每年举办生态文化主题活动1000场次。
“无界”森林,无限生机
“无界”森林——这是北京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规划中提出的理念,以此推进森林和山、水、城、田有机融合。通过建设贯通性的生态廊道,形成以河湖及各类森林通道为主的生态廊道网络,实现蓝绿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浅山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林茂鸟语的有形有质、有声有色、有承有新的北京森林规划愿景正渐行渐近。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景观绿地“千年守望林”,10组本杰士堆及人工鸟巢,与林内多种食源蜜源植物,共同打造了绿色空间,吸引着环颈雉、白鹭、隼、长耳鸮等20多种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栖息生活。
为了实现林地连接,北京打通生物迁徙通道,营造小微湿地,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多。
今春,140余万只迁徙候鸟汇聚京城,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组团”来京的天鹅数量达1000余只。
经过多年生态建设,北京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正持续增加,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从1994年的461种增加至目前的500多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6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北京栖息,震旦鸦雀、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也频现京城。
北京通过林种结构、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构筑山区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着重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食源蜜源植物丰富的近自然森林。目前,北京优良乡土树种比例已达80%以上。
森林无界,自然无边。花草林木鸟兽,自然万物在北京畅快生活、自由舒展,这座森林之城到处是蓬勃的律动生机。
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北京有信心,也有决心。这是首都北京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绿色追求,也是北京现代化、人性化、国际化城市综合治理的生态考量;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首都实践,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进城市发展的北京答卷。
推荐阅读:
北京创森:政治中心的生态考量
湖北林业部门扎实推进生态扶贫
汾河上游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安排会在山西管涔林局召开
内蒙古阿左旗:好日子从好生态开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