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容器苗圃的发展,容器苗的优势日渐显现。新优彩叶树种为了便于推广销售,以容器苗形式的栽培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红叶石楠作为一种新优彩叶树种,正被更多的苗圃生产者所接受,容器苗的栽培形式也被逐渐采用。
一、种苗选择:
红叶石楠主要通过扦插的方式繁殖。可供选择的种苗有地栽扦插苗、容器扦插苗和组培苗。如果生产者是刚开始红叶石楠容器苗生产,建议引进容器扦插苗,也就是穴盘苗或者组培苗,以保证种苗的成活率。当然,也可用地栽扦插苗,或待地栽扦插苗长到待出售前再进行容器栽培。
二、容器的选择:
对于红叶石楠容器苗生产者来说,容器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应根据不同规格的苗,不同的栽培目的,选择不同的容器。目前市场上容器的品种和规格有很多,如考虑长期栽植,可选用木本种植容器加仑盆,它的使用寿命可达3年左右,抗老化,可重复利用,作为栽培首选;如考虑短期内销售的,可选用木本种植袋,它的使用寿命1年左右,而且成本较低。
三、介质:
理想的容器栽培介质应有50%的固形物、25%的空气、25%的水分。作为介质的物质很多,如细砂、泥炭、珍珠岩、浮石、松鳞、核鳞、椰糠、锯木屑、秸秆、谷壳、炭化谷壳、甘蔗渣。具体来讲,混合后的介质要达到如下要求:
(1)透气性、排水性好,同时持水能力较强;
(2)ph值在5.5~6.5之间,ec值低,有足够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能够持续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
(3)材料选择标准一致,无有毒害物质和无病菌、害虫及杂草种子等。
栽培介质在配比时还要考虑尽量少用几种介质材料组合,可能需要调ph值,加入长效控释肥。生产上考虑到成本和介质来源等因素,多以泥炭和珍珠岩为主要的介质材料。
四、小苗上盆:
红叶石楠容器小苗的栽培介质使用泥炭:珍珠岩=4:1,使用时要加入熟石灰以调节ph值和补充介质钙营养(因为泥炭都是偏酸的,并且缺钙)。上盆时必须注意几点:根系要舒展,苗要直立,不能种得太深,一般发根部位埋入介质2~3cm即可。
五、小苗期肥料的使用:
容器苗生产最方便的就是使用长效缓释肥,肥效期长,使用时只需在介质配比时加入适量即可。容器小苗栽植后可施用缓释肥,也可以使用水溶性肥浇灌。
在容器苗生产中,常以泥炭和珍珠岩作为介质,缺少ca、mg及微量元素,所以除用控释肥作基础外,还需补充水溶性肥,以快速有效地补充苗木生长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使苗木健壮生长。
六、换盆:
当红叶石楠容器苗的根系在容器中盘满,脱盆时看到须根已将泥炭包裹,水很难浇透时,就需换盆了。换盆的要点:空盆加1/3介质(施基肥,拌匀),苗置盆中心,扶正,加满介质,四周稍压紧,抖一抖即可。
换盆的容器一定要比原来的大,介质可以加入松鳞或核鳞介质、不含杂草种子的砂壤土,以降低成本。
回收介质重复使用时必须进行消毒(用敌地克600~800倍或其他消毒方法)。
苗木换盆时施底肥,最方便经济的就是使用长效缓释肥,只需在介质配比时加入适量。施肥用量根据容器大小而定。
利用换盆的机会,可扶正小苗不良的生长方向,使它朝着我们想要的形状生长。
换好盆的容器苗摆放要整齐,每个小区摆放数量要一致,并且留有走道,便于浇水、施肥等操作。
七、管理:
容器内部空间有限,持水肥量很有限,要使容器苗健壮生长,就需经常性地给容器中的介质补充水肥。浇水是一个频繁、精细的管理工序,通常大的容器1~2 周浇一次水,小的容器也要3~6天浇一次水,当然浇水频率也跟容器中苗长得大小很有关系。浇水不均匀会造成苗木失水萎蔫。浇透,才能使盆苗长得健壮。一般情况下,容器中介质上部1/3的泥炭发白就需要再浇水了,不能等到苗木萎蔫才浇水。特别要提醒的,在苗木出现萎蔫之后,开始只能浇少量的水润湿介质,等到苗木萎蔫的叶片恢复正常后,才能浇透水,千万不能一次性灌透水,否则易造成根系淹在水里发生腐烂,导致苗木的死亡。如果在浇水的时候会出现很难浇透的现象,那是因为介质太干或根系盘紧介质,在管理中可以缩短浇水周期,或者采用喷灌设备定期浇水。
追肥,对于红叶石楠容器苗生产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业。有限的根系生长空间,和经常性的浇水,使喜肥的红叶石楠显得营养不足。然而经常性使用速效的肥料,不但易引起烧苗,又增加了容器苗的生产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所以我们竭力向容器苗生产者推荐使用apex长效控释肥,一年只需施1~2次,大大节省了人工。追肥时,可穴施,即插孔,将肥料施于孔中,每盆的孔数根据容器大小而定。
八、病虫害防治:
红叶石楠容器苗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等。防治:在发病期采用喷药防治,选用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 3~4次。根部病害可以用地敌克800~1000倍液灌根。通常在修剪之后要及时喷药防治伤口侵染。
虫害主要有蚜虫、蛾类幼虫等。采用周期性喷药防治,选用吡虫啉8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菊酯类药剂。应经常巡视苗圃,发现初孵幼虫及时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