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各地园林均有应用,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大家都说"桂花馥郁"。而有关桂花的神话、传说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中秋时节于馥郁桂丛包围之中欣赏迷人月色,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陶醉不己呢?因此桂花在园林中的造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
一、生长习性
桂花,又名木犀、岩桂,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12m;树皮灰色,不裂。芽叠生。叶长椭圆形,长5—12cm。花簇生叶腋或聚伞装;花小,黄白色,浓香。核果椭圆形,紫黑色。花期9—10月。有4个变种:丹桂,花桔红色或橙黄色;金桂,花黄色至深黄色。银桂,花近白色。四季桂,花白色或黄色,花期5—9日,可连续开花数次。喜光,稍耐荫;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喜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桂花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正值仲秋,香飘数里。于庭前对植两株,即“两桂当庭”,为传统的配置手法;园林中常将桂花植于道路两侧,假山,草坪,院落等地多有栽植;如大面积栽植,形成“桂花山”,“桂花岭”,秋末浓香四溢,香飘十里,也是极好的景观;与秋色叶树种同植有色有香,是点缀秋景的极好树种。
二、桂花在古代诗辞歌赋中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造园时,桂花多用于观赏、吟颂的对象。《山海经》记述了:“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吕氏春秋》也说:“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桂花是月中之树,白居易的七绝道:“摇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明代文嘉也有七绝形容桂花是月宫的花:“黄金宫厥郁嵯峨,万斛清芬散绮罗。吴下高枝原有种,天香莫怪属君多。”李白也有句:“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李商隐则更说:“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因此,桂花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树。桂花不仅贵为“月中桂”,且其树姿优美,郭璞誉之为:“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花镜》中曾这样描述“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升枫柏,雪泛荻芦。……乃清秋佳境也”。
桂花也是“比德”的好材料,据《翰林杂事钞》:“武帝谓东方朔,孔、颜之道德何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温庭筠还有“犹喜故人新折桂”之句,意即庆幸老友最近进士及第。又因桂花是月中之树,月中传说有蟾,登科又变成“登蟾宫”,简言之,便成了“蟾宫折桂”,贺友人中进士便以“蟾宫折桂”之典相赠。“独占三秋压众芳”的桂花是中秋的景观,唐玄宗说:“小山秋桂馥”:张九岭说:“桂花秋皎洁”。杜甫也说“赏月延秋桂”,李贺更以“联翩桂花坠秋月”,形容桂花的高贵和秋色。白居易更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秋月晚生丹桂实”等句来描绘桂花的秋色和与月宫相联系。而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更作《东城桂》着意描绘了桂花从月中而来,生长在姑苏城的特点,当然这有点神秘性了。
三、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名(或主景)的景点现以苏州园林中的最为著名,如留园"闻木犀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犀廊"、"储香馆"等均为大家所熟知。如网师园中部山水大空间之南,有黄石假山名云岗,山南有一轩,轩南复有湖石山坡呈曲折状,此山坡之南便是围墙,墙较高,山便成为阴坡,在此山坡间植桂,便依环境而选用《楚辞》:“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卷兮枝相镣”的辞意,将此轩命名为“小山丛桂轩”,成为主建筑。留园“闻木犀香轩”周围虽也是山峦起伏,轩居坡顶,但因其山势迤俪,且呈东向。所以应发挥桂香之特点,故题次景点为“闻木犀香”。这里地位适宜正可发挥其馥郁花香,花香弥漫于山水庭院之中,强化了小中见大的造园效果。至于沧浪亭中的清香馆,南有较大建筑五百名贤祠,北有主体大假山及回廊,只有馆北有一曲空间可以配置桂树,其环境较为闭锁,花香不易散逸,十分逗人喜爱,因按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逸,牢合金鱼锁桂丛”句意,题此客厅为清香馆。北宋才女朱淑真,她面对书室中仅有的一枝桂花并插,还是情有独钟地写了七绝盛赞其芳香,诗道:“一枝淡贮书窗下,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体味秋意正浓中自身也融入了花香之中。怡园中地金栗亭则又是另一意境,此亭在水池之东,周围较开朗,又无高树阻挡,金栗吐香时恰逢赏月佳节,在团月之下,有芳香袭人及“何须浅碧深红色”(李清照)的桂花伴随着人们,便添了几许赏月情趣。唐代李郢《中元夜》诗中有“金栗拦边见月娥”之句,正可借来描绘这金栗亭边的意境。亭名也就取自这一诗意了。同样配置桂花,选用诗意不同,意境也随之不同,即使同栽某一树种,也必须用不同的诗意来反应其不同的景观要求。
桂树间杂以海棠、腊梅、梅、天竺、慈孝竹等,一方面使其“枝相镣”,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冬春景色。而在历史上,苏州古园林中的桂花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据《吴郡志》记载: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唐时始有植者。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兴福寺中就有一"唐桂堂",据说堂前大桂树为唐时所植,现仍枝叶繁茂。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粟影",万玉清秋轩有"金粟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仍在,其他如废园"桂香精舍",昆山的展桂堂,集贤圃"飞香径",藤溪草堂"丛桂轩"等。清代的依绿园中有"桂花坪",逸园中有因古桂丛生而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桂馆",西溪别墅中有"桂子轩",端本园中有"双桂楼",钱氏三园中有"桂隐园",采柏园中有"寸寸秋色廊",隐梅庵中有"桂壑",辟疆小筑中有"金粟草堂",退思园中的"天香秋满"更是意境绝佳,清雅脱俗。
极负盛名的扬州古典园林中,亦有建于光绪年间的"金粟山房",其遗址现仍存。乾隆二十七年时曾临幸的趣园,原图志载其中有"金粟庵"及"丛桂亭"。小园(后为筱园)中有一平轩名为"畅馀轩",乃取"畅馀阴于山泽"句义,轩旁植桂三十余株,名为"桂坪"。著名的扬州八景中,"白塔晴云"有"桂屿亭","蜀冈朝旭"有"青桂山房";养志园中有"八桂堂";珠湖明月山庄中"平峦丛桂"为园中八景之一。而"秋雨庵"原名"金粟庵",据称因浙僧戴公过扬州,以灵隐"月中桂子"遗种于是而命名,庵左为桂园,园中桂树即为"月中桂子"所出,花色红黄,十分吸引人。现瘦西湖公园中部仍有一"小桂花院",是一处封闭的小庭院,院中精选山石叠成花台,其中植有多株桂花,配以高大乔木、书带草、麦冬等,建筑、漏窗、铺地处处精致,别具匠心,构成了一个清雅宜人有小环境。
四、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法
在我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庭院中,树木的布置一般来说以两个原是为主:第一,用同一树种种植成林,如怡园听涛处的松,留园闻木犀香轩前的桂等。第二,用多种树同植,配植的方法如同作画一样,对于树木的习性、色彩、花期、姿态及种植的环境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许多造园书籍中也有介绍植物的种植要点的,如吕初泰《雅称篇》中介绍桂的种植时写到"桂香烈,宜高峰,宜朗月,宜画阁,宜重台,宜皓魄照枯枝,宜微飔颺幽韵",陈淏子《花境》中亦有记述"…木犀香胜,宜崇台广度"等。但无论如何,这些私家庭院中的造景是以文化意境为欣赏要点、以个人审美为主的,种植手法总是比较单一,桂花景观的营造就脱不了上面这些条条框框,总体来说都是丛植和群植为主,"双桂流芳"或称"双桂当庭"的传统对植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时有应用。
与传统的布置手法相比较,现代园林中桂花的种植方式更为多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桂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低,且枝叶浓密,树姿端正,作为障景材料十分合适。不仅可以遮蔽瑕疵,还有区隔空间,引导视线等作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西里湖边的大草坪中央就布置了一个由桂花树群环抱而成的闭合空间,从而使整体空间具有多重性,不仅满足了游人不同的心理需要,而且打破了大片草坪所形成的单调感。
桂花品性高洁不凡,枝叶常绿,花朵缤纷雅致,芬芳宜人,不仅显得端庄大方,即使成行列式种植也不易形成墓地气氛。相比以针叶性乔木为主的配置方法,以桂花为前景的种植方式更适合在一般的纪念性园林中应用。武汉东湖风景区鲁迅广场及九女墩景点选用桂花与铅笔柏、雪松、南天竹等植物搭配。不仅营造出了庄严的气氛,而且景观变化丰富,使纪念性与休憩、集散的需要得以统一。
除此之外,桂花在园林中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我们应当大胆地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比如,根据有关桂花栽培方面的研究,桂花的发枝力强,耐修剪,可以选择抗性更强、叶形较小的品种作绿篱种植。假如对开花的影响不大,桂花作为香花绿篱比现有的许多绿篱植物的条件要优越得多,并可在整形(造型)栽植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扬州蛰园中在两厅之间掇湖石为山,架空突起而孤立,在依山傍岩处种植了一株大桂花,郁郁葱葱,是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主要观赏对象时少有的孤植的例子。但现代分析,孤植树有单纯作为构图艺术上的孤植和遮荫及构图相结合的孤植两种。这两种情况来看,孤植树的构图位置突出,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者为佳:1.体形巨大2.开花繁茂3.花有香气,且香味最好浓郁4.树冠轮廓有变化5.叶色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联系目前桂花的栽培水平和园林中常用孤植树种的情况,可知桂花孤植作主景树或庭荫树也是很合适的。
五、桂花在园林中的配植
桂花的品种多,适应性强,除了作主景时的丛植和群植方式外,桂花还时常被作为障景树、陪衬树、诱导树、过渡树配植,或为增添景观层次而应用,可用以配植的花木也非常多。由于桂花的这种种优点,使桂花在苏州现存的八大古典庭院(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文宅艺圃、环秀山庄、耦园、怡园、狮子林)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的桂花的多靠墙布置,间植几株腊梅,以木绣球、山茶、南天竹等点缀,在东侧小花台中种植海棠、山麻杆和寿星竹,与精巧的山石、漏窗相配,整体景观富有变化,层次感也非常好。
留园"闻木犀香轩"两旁沿廊密植桂花,以紫荆、腊梅和紫薇各一株作点缀,仅在左侧临溪处植两株榔榆以均衡构图。而轩前的配植则要热闹得多,银杏、香樟挺拔秀丽,黑松虬劲,加上夹竹桃、腊梅、紫荆、黄素馨等花木,更使得四时有景可观,秋色更加迷人。
扬州清代园林古陨园内有"修竹丛桂之堂",即以桂、竹相配,并以景命名。苏州明末时期的潬上书屋(后名水木明瑟园)中的"桐桂山房",造景曰"丛桂交其前,孤桐峙其后,焚香把卷,秋夏为佳"。
此外,桂花与牡丹、海棠、玉兰等植物相配植,有叫做"玉堂富贵"的,或加上迎春等植物成为"玉堂春富贵"或"金玉满堂春富贵"的,是一种讨巧的配植方法。虽然有观点认为以讨口彩为目的的配植俗不可耐,但是从这几种花木的选择上看,常绿和落叶、灌木和乔木相搭配,而且花期相错,四季可赏,确有可取之处。虽然讨巧的配植方法花样百出而少有流传,但此种配置时有应,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配植手法。
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符合东方园林的审美特色,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园林的造景需要。而且其品种繁多,形态、习性等均有不同的特点,不论形体大小都能产生丰满生动的景观效果,可以根据造景的需要自由地选择搭配。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一词写到"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相信桂花今后在园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